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强大力量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守正创新、再谱华章?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方向明,思路清。河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省之要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党心民心,激励燕赵儿女感恩奋进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视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到河北视察。深情嘱托、巨大鼓舞,带给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
省委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及时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行专题学习。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深入多地进行专题调研,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省委召开十届四次全会,细化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施工图”。
在省委的有力推动和引导下,燕赵大地掀起新的学习热潮。
欲事立,须是心立。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省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开展学习交流,党员领导干部讲好党课,办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全覆盖开展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省级领导带头宣讲,省委“走基层”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用接地气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奋斗历程,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具有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改革思维、开放意识、务实作风和责任担当。”2022年9月6日,邯郸市临漳县狄邱乡西申村文化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开讲。30余名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来自县委党校的教师刘敬敏为大家讲解图书《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谈体会、说感悟,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直达人民心间、回响燕赵大地。
创新形式载体,理论宣传广度不断拓展——
石家庄理论“微宣讲”、邢台“学习快递小哥”宣讲队、蔚县“蔚萝新声”宣讲团、孟村“指尖微课堂”……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培树传播广泛的理论宣传品牌。
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殷殷期许寄深情,谆谆教导催奋进。
河北省新闻战线全面、及时、准确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次视察河北报道,形成大规模、连续性、多形式的报道声势。河北日报以40多个整版、河北广播电视台以数十个系列专题推出系列回访报道和反响报道,长城新媒体推出“我们和总书记面对面”竖屏融媒系列短视频,展现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以及河北人民对总书记深深的爱戴之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党的二十大召开……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全省各级媒体记者访企业、进车间、到一线,深入宣传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取得的新成效,充分报道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一系列举措,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今年6月12日,河北日报重磅推出《“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次日中央和各省党报头版转发,全国1235家媒体集中宣传,总阅读量达5亿多次。
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有声有色——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
40多篇河北日报“冀言”评论文章,平均每篇阅读量超百万,通过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文风,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更加及时有效传达到基层,推动末端落实。
太行深处的临城县梁家庄,在今年7月底8月初的强降雨中成为全省最大的降雨点。
通往村庄的路断了,河北日报等媒体记者冒险绕道,第一时间进入村庄,发回多篇报道,让这个遭遇暴雨却没有人员伤亡的小山村受到人们关注,生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在危急时刻的主心骨作用。
今年汛期,面对史所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我省各级新闻媒体用大量发自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报道,强信心、筑同心、暖民心,坚决打赢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特色栏目让百姓爱听爱看、爱刷爱赞——
聚焦百姓愿望、立足百姓视角,各级新闻媒体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
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竖屏短视频日播栏目《百姓看联播》,寻找小切口,挖掘小故事,一年来推出360多期节目,播发1700多条短视频,收获点赞、转发、评论数超475万,累计浏览量超10亿;
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美丽河北》慢直播,在全省布设380余路摄像头,实时直播当地、当时、当季的风光美景,成为展示河北形象的独特窗口。
让网络空间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河北省持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生态,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河北形象立体呈现、广泛传播——
一只“火出圈”的小鸟,展现河北生态之美。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倪岳峰展示的一张白洋淀青头潜鸭的图片,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
一群河北孩子的纯真笑容,打动全球观众。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小学生,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小康的声音。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河北省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牵引,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阵地管理,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传承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餐具上‘缔造美好生活’这几个字的字号再调大一些,抓紧出样品。”9月5日上午,峰峰矿区裕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磊对技术人员下达指令。前不久,该公司接到一笔价值120余万元的餐具订单。
磁州窑火,千年不息。峰峰矿区重点实施磁州窑文化产业战略,建立了陶瓷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园,引导企业集中进园、二次创业,擦亮磁州窑文化品牌。
“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河北省坚持全面系统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出台《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率先在全国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立法,组织实施山海关、金山岭等30余项长城保护修缮工程。
“开船喽!”去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2022年6月1日起,《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河北省积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文旅融合等持续取得新进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河北省话剧《塞罕长歌》、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别荣获“文华大奖”和群星奖;中宣部公布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图书“足迹”系列荣获“特别奖”,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歌曲《春风十万里》荣获“优秀作品奖”……
放眼燕赵大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省迎来旅游消费高峰,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019年的148.8%和144.2%,其中京津游客811.89万人次,“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精彩!过瘾!”10月20日晚,“点亮北方戏窝子”2023年东西南北中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拉开帷幕,32个丝弦院团轮番献艺,“北方戏窝子”焕发新风采。
日前,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在石家庄开场,自创办以来,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节目、30000多名中外嘉宾和杂技艺术家相聚河北,这场“杂技的盛会”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力量。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600多家“小而美”“专而精”的文化名家工作室,设立在临街路旁、城市社区,囊括了书法、美术、摄影、戏曲、收藏等10余个艺术门类的文化名家,让群众近距离与名家交流、跟名家学艺。
文明新风,更加强劲。“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扎实开展,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美好生活创造者。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站在新起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守正创新、勇开新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河北日报记者 薛惠娟 高 珊)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