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产品愈发多样,消费者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但各类涉及金融消费的电信诈骗手段也不断翻新,越发隐蔽。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能遇到话费充值号码错误的事情,碰到了一般会把别人误充的电话费还回去。 最近, 大学生小a发生了一起自己的银行卡被他人转错账号、误汇入款项的事情。 小a好心好意按照对方要求将款项转了回去,但最后竟然发现是一个新型电信诈骗骗局。
账号忽然多了钱 对方要求尽快退
2022年初的一天上午, 大学生小a的手机突然收到短信通知,他的银行账号有一笔5000元的款项入账。 刚开始, 他以为是家里汇的生活费,虽然比平时多了点,他想是不是马上要过春节了,爸爸妈妈多给了他一些,心里还暗暗开心,对忽然转到的款项也没多想。下午,他想起来这事, 就给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 小a妈妈接到电话后却说打生活费的日子还没到呢,不是她转的,再问家里其他人也都说没有给他转过钱。 小a感到很奇怪,难道天上真的掉馅饼了?谁会平白无故给自己转钱呢?他思来想去,把可能的对象一个个询问了一遍,还是没有人说给他转过钱。
正当小a为这来路不明的5000元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处置的时候,他的手机收到了一位 “大哥”发来的短信。对方在短信里面说自己转账转错了卡号,把准备转给孩子的治病费用不小心转到了小a的银行账户上。他说因为要转的卡号和小a的银行账号只错一个号码,他不熟悉操作,不小心按错了账号,没仔细核对就转了过来。 “大哥”说: “这笔钱我要转给孩子去医院看病,很着急,能不能把钱还给我?” 于是, 善良的小a按照 “大哥”的指示把银行卡上的5000元转回到 “原主”大哥的账户。
忽然发现被网贷 源于信息遭泄露
半个月后, 小a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 该男子声称小a在他们的网站上贷了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15天,贷款本金5000元,月利率2%,现在到期了,要求归还本金利息。小a一听愣了,心想自己从来没有申请过网络贷款,这笔贷款从何而来呢? 小a也没有向对方过多询问、解释,当机立断,立刻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调查以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浮出水面。 警方调取了小a的银行卡交易记录,发现那天给小a打5000元的是一个公司账户,并非电话里面 “大哥”的个人账户。而调取网贷公司贷款资料发现, 事发半个月前确实有人利用小a的身份资料和证件照片申请了贷款。骗子的操作套路十分隐蔽,他首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小a的个人金融信息, 然后以小a的名义进行网络贷款。 贷款转到小a银行账户以后, 骗子编造转账错误的理由,利用一般人的同情心和疏忽大意,再加上对转账流程、 规定等金融知识的缺乏,让受害人误以为的确是转账错误,好心地将冒名贷款转到骗子提供的账号上,从而完成了整个诈骗过程。
保管好个人信息 强化反诈知识学习
骗局层出不穷,消费者在千变万化的骗局中要保持清醒和冷静,除了不贪图不义之财之外,还要理智判断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学习掌握金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管好个人金融信息。任何骗局的前提都是先获取了对方的个人信息。 只有掌握了个人信息,骗局才有可能实施。因此,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保管好个人金融信息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切勿在不明网站或者其他途径填写、 告知他人自己的个人金融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
二是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切勿轻信他人。银行转账不同于电话号码充值,一般不会发生转错卡号的事情。银行卡号和持卡人姓名是对应的,一旦转账汇款时输入的卡号和账户所有人姓名不匹配,就会导致转账不成功,一般会退回原汇出账户,一般不会发生姓名和账户号码不匹配还能转账成功的情况。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掌握此类基础金融知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
三是理性合法维权。万一消费者碰到这种诈骗手段,千万不要自认倒霉,请保留完整的电子证据,比如通话记录、短信或者微信聊天记录、对方银行账号、汇款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如实反映,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尽快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此外,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切勿着急操作,可以先拨打反诈专线96110或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咨询,提升自身维权水平。 谢云霏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凯发备用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